《山海的獵人們》

撰文|郭正平

攝影|郭正平

在島嶼東岸進行的山海研究裡,在地的Pangcah獵人們扮演著極為重要的關鍵角色。然而,誰是獵人?

Pangcah族人告訴我們,「只要經常上山狩獵,都可以算是獵人」,這說明了「獵人」並不是我們當代社會想像的專門職業,而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也就是說,身為一個Pangcah族人,可能同時具備了耕作、採集、狩獵、捕撈、砍伐、建造、雕刻、編織、舞樂等生活所需的複合技能,如果用「斜槓」的概念去理解狩獵這件事情,或能更加貼近文化的核心。

傳統的Pangcah文化裡,相較於採集植物而言,狩獵技能並不屬於文化傳承的必要範圍裡,在社會組織的年齡階層當中,頂多能學習到的就是刀具、弓箭及陷阱的使用技能,像是「獵槍」這樣具有高度殺傷力與危險性的狩獵方式,並不屬於傳統的文化慣習。況且,日常肉品的來源主要還是部落裡豢養的雞鴨豬隻,高難度的「狩獵」只為特殊需要,而且沒有想像中的安全容易。

Pangcah族人說,在嚴謹的傳統文化裡,並沒有與生俱來就擁有狩獵天賦的獵人,獵人們上山狩獵,必須遵從師徒制的傳承與指導,在狩獵活動中學習自然知識與狩獵技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經過重重的考驗,最終仍需得到族人的認可,才能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部落獵人。

然而,隨著近百年的社會變遷,生活工具逐漸趨向科技化的同時,傳統獵具也逐漸被槍枝取代,成為文化傳承的全新載具。那麼,在當代獵槍的使用上,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相較於傳統施放陷阱的狩獵方式,獵槍的使用是較為主動地獵捕獵物與保衛嚇阻的作用,可是,當1983年島國政府樹立了《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辦法後,「獵槍汙名化」就成為全島原住民族群共同背負的文化罪業,即便2001年修法將「獵槍除罪化」,至今也未能完全擺脫刻板偏見的陰霾,再加上娛樂型、競技型等多元狩獵形式的外部輸入,獵槍與狩獵文化也成為原住民族群所面臨的社會議題之一。

在過去那個仰賴大自然維生的時代,「要用多少、就拿多少」的採集狩獵觀念,深植Pangcah文化的價值核心,即便時代與工具的改變,老人家過去所說過的話,如今依然在部落社會裡不斷告誡與傳承下去。可是,四十年的污名之路,又該如何洗刷冤屈,還回部落社會一個清白的尊重?

在野生動物保育學者裴家騏教授與許多原住民族人的號召之下,【花蓮縣山海族群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協會】於2021年底成立,這是第一個跨族群的大型獵人組織,橫跨花蓮縣10個鄉鎮,如今已有130多名在籍會員,其中有100名左右的Pangcah族人,一同守護傳統狩獵文化與獵人尊嚴。

過去,在獵槍汙名化的時代裡,向政府申請獵槍的合法途徑,是一個既麻煩又詭異的行政辦法:首先,獵人必須先向警局提出組裝獵槍的行政申請,然後期限內自行購買槍枝零件並組裝完成之後,再拿到警局進行審核登記。此後,即便有了政府合法授權的獵槍,原住民族的獵人們要上山狩獵時,還必須通過繁冗的行政程序,以及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才能進行備受誤會的合法狩獵。

Pangcah獵人苦笑說道:「我們要去家裡的冰箱拿東西,還要經過政府同意,並且被別人貼上汙名標籤嗎?」

對於各個原住民族人來說,大自然就是他們維繫生命與文化的冰箱寶庫,採集與狩獵只為生活所需,並不是以經濟為目的的開採行為,可是不合理的政策與法條,卻限制了原住民族群與大自然之間的牽繫,那麼生活在山林鄉野的部落族人,又該靠什麼方式維繫生計呢?

【花蓮縣山海族群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協會】的成立,正是在島國政府的律法框架之下,尋求一個中間合法的管道,要去疏通政府與部落之間的矛盾問題:

首先,協會繼承了傳統的狩獵文化,由獵人長負責教導協會內的成員,除了那些即將失傳的各種狩獵智慧與知識技巧之外,也教授現代社會的律法知識,以保護協會內的每一名獵人不要誤觸法網。其次,協會內的成員分成一般會員、贊助會員與榮譽會員三種,除了一般會員必須是設籍在花蓮縣且有合法登記的原住民獵人之外,贊助會員與榮譽會員可以是任何族群且支持狩獵文化理念的人,與一般會員的差別只在於無法進行狩獵行為。最後,在協會的管理與保護之下,協會內的獵人們能透過組織的形式向政府申請較長時間的狩獵活動,像是以季節性的傳統祭儀提出申請,就可以免除個體在行政作業上所遇到的種種不合理與麻煩,大大減少了政府執法與部落文化之間的衝突,也展現了獵人們自主管理的誠意,期盼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現在,島嶼各地的原住民族部落,也正在試行各種《狩獵辦法》延續各個族群的狩獵文化,像是【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2018)、【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2019)、【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獵人協會】(2019)及【吉拉米代部落獵人團】(2019)都是以單一族群或鄉鎮區域去進行的合法狩獵組織,而【花蓮縣山海族群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協會】則是第一個跨族群、跨地域,以理念與實踐為主的龐大狩獵組織,即便未來還有許多需要面對的磨合與挑戰,可是只要能保護島東山海的獵人們,那麼山海與在地原住民族人之間的聯繫,就會在合理合法的自治自律之下,不斷傳承延續下去。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