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光科技:全站儀與反射稜鏡》

撰文|郭正平

攝影|郭正平

要怎麼樣在森林中建造大規模的「樣本區域」呢?山海觀測站的團隊之中,只有孫義方教授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所以在我們啟程進入島嶼東岸森林的前一天,孫老師在生態實驗室進行了模擬推演:

如果從平面地圖上來看,所謂「樣本區域」指的是在選定的森林區域中,架設一個大範圍的四邊形區域,區域內每隔10公尺會釘上一個定位用的標竿,形成許多「10公尺X10公尺」如棋盤式的座標網格,並在網格內的固定距離安裝種子網等儀器,以蒐集測量所需要的科學數據。

可是,要怎麼樣在地貌起伏的深山叢林裡,架設這些等距的網格?這是這項工程最困難的地方,所以專家們必須借重工程界的光學電子測量儀器──全站儀(Total Station Theodolite,TST)與反射稜鏡(Prism)。

全站儀是一個具備經緯儀、水平儀、電子測距儀等功能的光學儀器,而反射稜鏡就是輔助設備,兩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克服不同水平、不同角度、不同高低的測距問題。全站儀的操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儀器發射紅外線信號,通過測量位置上方的反射稜鏡,將紅外線反射回到全站儀上,藉由這個光學原理,快速計算出全站儀與反射稜鏡之間的距離。

可是,即便原理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是相當複雜,如果沒有良好的空間概念,很難憑空想像這個模擬的網格會在現實地貌上呈現什麼樣態。

為了方便日後的測量記錄,樣本區域必須遵照絕對方位來進行架設,並在記錄用的防水紙上,畫下朝向絕對北方的座標網格,網格內的定位標竿都會綁上蘭花牌,蘭花牌上貼著防酸、防鹼、防水、防曬、印有座標的特殊標籤貼,幫助進入樣區現場的作業人員在難以辨認方位的森林裡,參看定位座標紀錄時所使用。

光是樣本區域的初步工程,就需要數個月的時間來逐一建造,不光只是需要克服地形與地質,也需要考量天氣與安全等因素。等到架設完成之後,才根據樣本區域內的座標位置,開始進行「每木調查」工作,將每一棵樹木的絕對位置、相對位置、品種、高度、粗細、狀態、疾病等全部記錄下來,當遇到有相當難度的專業技術時,還需要請到專門的職業攀樹師或物種鑑定師,來協助進行記錄與調查。

既然山海觀測站選定了加路蘭山區做為觀測地點,現階段最重要的工程就是開始架設大工程的「森林樣本區域」,但是到底要怎麼進行呢?那就必須跟著學者與獵人們,實際前往森林一探究竟了。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