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中的「高山」》

撰文|郭正平

攝影|郭正平

在Pangcah獵人們的帶領之下,山海觀測站的學者們選定了島東面海的Kaluluwan(加路蘭)山區,準備打造「每木調查」的樣區基地。

進入之前,來自Tingalaw部落(花蓮縣豐濱鄉丁仔漏部落)的Pangcah獵人Calaw(張新義)先為我們一行人向自然的萬靈進行祝禱,接著開始訴說太平洋岸Kaluluwan坡地上這個名為Culiu部落(花蓮縣豐濱鄉高山部落)的故事,我們隨著那久遠的故事走進這片綠意盎然的原森林裡。

過去,這個地區曾經有Kebalan族人、Sakizaya族人與Pangcah族人在此來去生活,隨著時代的遷移,1800年從島中央山區(今天的南投縣信義鄉)翻山越嶺遷徙至Kunuan部落(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的Bunun丹社群族人,在1949年後再次翻越東部縱谷,來到資源豐碩的Kaluluwan山區,建立起了Culiu部落,成為全島唯一會潛水的海岸Bunun聚落。

遷徙至此的Bunun族人,在地理環境與族群交流的影響之下,跟著Sakizaya族人與Pangcah族人同樣有著山林狩獵與海岸採集的山海文化,而與之相距不遠的Kaluluwan部落(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就是Sakizaya族人的生活領域,可見得這片海岸豐富著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讓他們在這裡保有各自的獨立性,又相互沾染上山海的顏色。

獵人Calaw同時也是此地【高山森林基地】的引導員,他說,來到Culiu舊部落的這片土地,我們要用心去感受這個土地的萬靈,這是對於大自然的尊敬與尊重,感受過去這片森林曾經生活於此的所有生命,然後向萬靈訴說我們的目的,讓看不見的祖靈與萬靈們守護我們的安全,而這樣對大自然抱著敬畏的態度,也是傳統部落文化的生命教育的一環。

我們在Culiu部落的叢林中享用著烹食好的飛魚卵香腸,這是山腳海邊的Kaluluwan部落的在地特產。吃著飛魚卵香腸的同時,Calaw說,他所帶領的體驗課程,會讓遊客去深度體驗在地族人的生活日常,而體驗者在慢慢感受每件事情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之後,當我們在享受美味的成果時,那些辛苦捕撈、清理、灌腸到炙烤的過程就會歷歷在目,透過大自然的食農教育,讓體驗者深刻了解並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

Kaluluwan山區的叢林中,現在還留存著Bunun族人在此地生活過的痕跡,像是叢林中的Adeci(包籜箭竹)、Uway(黃藤)、Lukut(臺灣山蘇花)等,都是過去生活在此的Bunun族人所種植,而叢林中留有許多大型鐵桶,也是接取雨水用來澆灌使用的遺跡。

如今,Kaluluwan的森林回歸平靜,僅有部落的獵人們會偶爾來此地進行巡狩,所以森林的物種豐富且樣態良好,被山海觀測站的學者們選定為重點研究區域,除了調查此地的森林健康狀態,也讓這個歷經各種生命遷徙、生活於此的每一個物種,都得以延續他們的生命意義,朝向新的發展方向邁進。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