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臺哈尤溪遊程——部落協商狀況與發展關係》

撰文|嚴毅昇

攝影|嚴毅昇

霧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是全國第一個原住民族地區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大武部落在發展至現今「自給自足且自主」的部落觀光經濟規模之前,發生不少與周邊部落、行政機關的磨合與溝通。最初「中華永續發展學會」於2011年至2016年承攬、執行勘查公私有土地範圍及劃設,期間由學會與鄉公所共同辦理5個部落說明會,當時有阿禮、大武、好茶、霧臺、神山5個部落自組幹部參與現場勘查、協商,再經過各部落會議確認劃設範圍後提交至霧臺鄉公所委託專業團隊進行繪圖,完成後函送屏東縣政府辦理審查,期間針對公有土地由屏東縣政府邀請中央部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原住民族委員會,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等)協商公告範圍,經過三次協商終於在2020年7月8日正式公告。

謹慎協商5年的時間中,溝通與簽署私有土地同意書就費時整整3年的時間,與族人及行政機關間協商、確定公私有地劃設範圍與圖資、文件,最後僅設阿禮、大武、霧臺、神山公私有地。「霧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在最後劃設公告時,區域內包括大武部落七彩岩壁、哈尤溪秘境及雲豹之湯、阿禮部落的小鬼湖林道,及神山部落的神山瀑布等等自然景觀區域。

在景觀區劃設以前,霧臺鄉各部落族人也曾思考無論「劃設」與「未劃設」公私有地都會面對不同的部落發展問題,例如:舊好茶部落已無人居住,霧臺鄉各部落原本也就各自面對外來的觀光相關產業自營業者的競爭。在傳統領域中各部落之間有許多重疊的區域,魯凱族稱為「共榮區」,意即在這些土地產生的利益,傳統領域重疊的部落可以共享,在大武部落哈尤溪遊程開始時,部落不願意釋出部分權力給外部的人,造成神山部落與霧台部落的反彈,發起封路行動,並至霧臺鄉公所與鄉民代表會申訴。神山部落與霧台部落希望公部門全力介入,才能與大武部落協商,主張自然資源為公共財為所有霧臺鄉民所有,經幾次的溝通協調後,大武部落同意釋出外部經營權(交通運輸、民宿及餐飲的服務產業權力),才讓大武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哈尤溪生態旅遊開始啟動「跨部落」的合作機制。

規劃書產製、圖資確認以及經營管理計畫的制訂都經過部落諮詢與部落參與,並藉由會議討論讓族人充份表達意見、化解歧見,形成部落意見最大公約數後,再與政府協商,宣傳設計上也尊重各部落特色,建構一個合法、專業、安全、永續發展的觀光模式。能夠如此逐步實踐權益責任共享的共管機制有2個重要關鍵:「族人主動參與規劃並建立共識」,以及「行政機關的支持與賦權」,兩者都是部落與政府共管機制能夠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大武部落哈尤溪來說,原本是深潭的地形在經過八八風災之後,因大量土石沖刷填滿整個河床,讓原先無法進入的山谷,可以徒步進入。哈尤溪七彩岩壁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地熱,當族人發現溫泉後開始討論如何將這個上帝所賜的禮物規劃成為部落的觀光產業,哈尤溪溯溪遊程是這樣開始發想的。

在霧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中,大武族人組成「大武哈尤溪服務團隊」於2020正式公告,啟動2021年政府與部落進入共管階段讓遊程合法上路,為維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觀光平衡發展,哈尤溪主要遊程以車程加上溯溪行程採總量管制,部落1天限制400人入溪,路程總長16公里,遊程來回一趟需花1天的時間。由營運組織召募有車輛的族人參與接駁,約有70多台族人車輛,採輪班制載客進入哈尤溪。在族人尚未熟悉營運模式時,部分族人認為「遊程合法了,就什麼都可以做了。」於是發生了1天載1000人的載客超收狀況,使得車輛無法承載服務量。當時其中一部車輛因過熱導致刹車失靈而翻車,族人又未依規定通報,延至3天後被媒體露出,霧臺鄉公所才發現有公安問題,隨後由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霧臺鄉公所人員至大武部落詢問事件是如何發生?還原事故真相,出面解決後續問題。

由於意外事故,也讓族人了「自主管理」的重要性,部落組織在內部自主開啟檢討會並嚴格配合政府管制,才有至今成熟的營運規則。交通組在每天出車前由組長帶領隊員自主管理,司機經過酒測、車輛狀況盤點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出勤,定期檢視遊客數量與民宿品質,營運團隊內部以最簡單,最有效率的方式互相監督,不但減少內部紛爭,同時也降低自然資源的耗損。

近年有許多返鄉青年加入工作行列,若欲加入大武哈尤溪服務團隊,新成員亦須通過「5照制」(EMT1、導覽、餐飲、駕照、溯溪)任一證照的考核,並經過「部落會議」同意才能加入營運團隊,團隊分別由「行政」、「導覽」、「餐飲」、「民宿」、「交通」等等組別形成,並且明確訂定各組合乎比例的管理原則,例如交通組的獎懲制度如交通組為「檢查酒測超過3次,即由部落會議仲裁,除權一週。」

經過營運調整與經濟的轉型使得大武部落人口數成為霧臺鄉第二大村,出外打拚的族人幾乎都回鄉工作,每年導覽解說員都在增加,各種培訓參與度大增,讓團隊更具專業,朝合法、永續發展邁進包清惠課長對此肯定的表示,過去哈尤溪遊程受到投訴案件的狀況,1年高達63件,經過檢討與調整營運方式後減少至12件(其中有8件為肯定族人的服務模式)。

同時,霧臺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一直以來也有在進行自然資源的「環境生態監測」,由鄉公所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培訓生態導覽員及生態監測人員。另外委託野人谷進行水域生態與地上動植物監測,觀察生態景觀區域中在遊程啟動前、使用後的狀況。其生態監測結果為交通部觀光局及屏東縣政府每年重要審查資料,霧臺鄉在全國的資源管理評比上,由大武部落連續2年獲頒第一名,是環境保護優良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在哈尤溪遊程營運期間,遊程費用中部分作為部落發展基金,回饋部落。若以每年穩定收入計算,部落即可自給自足,目前正籌備成立部落基金推動委員會,讓資金在運用上更透明與公平,強化部落基礎設施,同時可編列急難救助基金,幫助需要的族人,集中屬於部落的集體利益,以及自主管理的效能。

許俊才教授對於哈尤溪未來組織安排提出一些疑問,包清惠課長回覆:「現在部落的觀光發展小組設於社區發展協會底下的組織,時社區發展協會要將營運狀況提交部落議會,由所有族人共同監督及行使同意權,讓部落族人既是經營夥伴,同時又互為監督的微妙關係。大武部落在傳統領域下的公共財(哈尤溪河域)分享所產生的觀光利益讓自然資源在有效的管理上發揮最大效益。

裴家騏教授也提及20年前國科會的其中一項整合型計畫中的子計畫,是由劉子明教授負責執行,統計了霧臺生態旅遊、部落觀光、深度旅遊產值的狀況。20年前,霧臺鄉各部落的旅遊業產值1年只能養10位族人。20年後的現在,霧臺鄉各部落發展的主導權大增,這是20年前的霧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所沒有的「盛況」。「大武哈尤溪遊程」帶動部落參與人數大增帶動地方經濟產值與發展潛力,使得公部門漸漸退居幕後,成為輔導角色。

以部落經濟營運發展狀況來說,「大武哈尤溪服務團隊」的催生與經營調整凝聚了部落,使得部落具有強力的自主性,不須經過國家資源的輔導、扶植特定產業組織,部落自組的營運團隊同時也是另一種脫離傳統雇傭關係框架的合作經濟方式,有別於傳統觀光發展的路線,是一種部落自主創生模式,能夠借鑒參考的案例。

文章校閱|霧臺鄉鄉公所 社會及行政課 包清惠課長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