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介紹

城鄉遷移/往返模式下的原住民知識與韌性

主持人|王宏仁 整理|林筱卿
研究背景
  • 原住民居住流動:非原鄉49%、山地原民地區29%、平地原民地區22%。住在非原鄉/都市的原住民比例大,不可忽略他們所面臨的困境。都市與原鄉的人口也不斷流動。
  • 原住民從事的行業:特徵之一是與漢人主流社會的行業差異。如原住民投入營建工程業的大約為15%,超過漢人的8%,而製造業的14%卻只有漢人的一半,而投入醫療保健與社會工作服務業是漢人的兩倍。
  • 原住民從事的職業:基本是落入社會經濟結構的底層。大約25%的族人從事服務業,但基本上都是屬於低階的服務業。體力勞動也遠遠高於主流社會。
  • 目前已完成從學術文獻、社會變遷/政府統計調查、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盤點底層族人的現況。將資料分成兩個向度來研究,一是一般社會議題上勞動與健康議題的研究現狀,二是原民議題上對家族與性別的研究的現狀,再比較兩者的研究與政策落差。
研究場域
高雄及屏東的北葉-瑪家鄉。
研究主題
  • 推動勞動合作社:目前南部很普遍,很多不同類型的勞動合作社。或許可成爲族群文化永續節點,透過團結經濟減少及介入資本主義的勞資關係,改善南部的勞動困境。
  • 探討彌補政策不足:非典型就業、不在戶籍地的原民政策很少。
  • 提出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下的健康概念。
  • 研究方法:
    (1)報告與總計畫和其他子計畫的關係:總計畫以原住民知識為核心,和科學方法及應用合作,進行對重大議題的回應,本子計畫提供培育、留住人才的可能性。
    (2)說明在地合作,社會對話的部份:開設勞動合作社種子訓練班;舉辦具文化敏感度的照護工作坊;創建實作、經驗知識分享之粉專;經營Blog(部落聚會所);拍攝紀錄片,紀錄原住民勞動合作社與文化健康站試辦過程。
預期成果
  • 建立原民尊嚴勞動的團結經濟。
  • 勾勒移動中原住民的健康需求。
  • 提出具體實作的文化健康照顧概念與方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