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農業與走讀的在地經濟模式

主持人|林益仁 整理|林筱卿
研究背景
  • 當前原鄉農業面臨的六大課題:長期產銷失衡、極端氣候風險、青年人口外流、農業勞力老化、土地不當買賣、環境生態破壞。然本先導議題並不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要回來看原住民/在地生態知識可以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 原住民永續農業、經濟的基礎在於部落、家戶生計的穩定。可持續的生計安全涉及: (1)取得資源的權利和獲取收入的行動,同時並能降低風險,緩解衝擊以及應對突發事件,如疫情與颱風。 (2)各別家戶無法個別面對以上的風險,所以必須建立合作制度、網絡等自主性組織相互支持。 (3)瞭解威脅和機會、知識共享等學習能力。
  • 韌性生計:不同資本的整合(金融、文化、社會、自然等,過去使用資本的方式都是耗竭式)與相互運作。面對風險與衝擊時的學習能力(所以需具備知識的辨識、共享、轉移等能力)。
研究場域
泰雅族部落,是散村形態所以提出莊園或家園經濟模式。
研究主題
  • 在山區以部落聚落的行動教室及走讀方法為基準,輻輳出聚落農業經濟的特色,仍然與外界接觸,但反轉了主流社會與山區聚落的關係,轉化成部落在地經濟為主體,平地社會消費者到部落社會的參與式消費模式。
  • 莊園經濟實際在賣的是農作物背後的知識(生態學、永續發展的概念),這種體驗式經濟是以食農生態教育為基礎,透過課程、旅遊來傳遞。
  • 原民農業融入淨零碳排,協助部落教室進行碳盤查、部落經濟活動進行碳足跡的測試。
  • 結合部落智慧與食農科學知識。
  • 探討部落農業生產過程的做法與當代淨零碳排的關係。
  • 落實原住民族農作物的保種。
預期成果
  • 培育部落產業經營能力。
  • 發展在地體驗式農業。
  • 建立淨零碳排生產消費機制。
  • 融合原住民族智慧與食農科學知識。
  • 預計從兩個教室開始發展,發展3年内從教室-部落-流域-鄉的整體農業藍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