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島嶼的起源》
撰文|郭正平
- 2023-09-01
生活在太平洋彼端的夏威夷人,有句流傳已久的諺語:「I ka Wā Mamua, ka Wā Mahope.」 意思是「The future is in the past.(未來存在於過去)」,在他們的文化邏輯裡,通往前方的道路只有「過去」,唯有回首看向後方的歷史,才能發現通往「未來」的道路。
然而,即使人們深知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的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對於過去的理解是否存在著差異?如果我們繼續深思這句話的意涵,我們將發現看似單線發展的「過去到未來」,其實是複雜、立體,且存在著個體差異的特性,也就是說,對於過去的不同解讀方式,將引領我們走向不同的未來。
在日趨複雜的當代社會裡,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就連我們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成為世上所有生命體共同承擔的日常。正當人們迫切地從信仰與科學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時,也有不少人回過頭去挖掘歷史,嘗試追溯起源、尋找前往未來的方向。
可是,人們也發現,即使過去被認為有效的社會制度與科學技術,往往只是各種社會問題的麻醉偏方,就算解決了一時的疼痛,卻種下了日後的麻煩,直到麻痺的感覺隨著時間消退,早已腐爛的問題變得更加難以挽回,甚至變成無法控制的天災與人禍……。
所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是什麼?當我們為歷史選擇了方向,是不是也在前往未來的道路上,遺忘了什麼重要的事物?
有些學者注意到了那些被時間所淹沒的歷史細節,尤其是人類尚未企圖征服自然、與萬物共存於世的時代,即使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當初,但那些曾經被遺忘淘汰的初心,或許將是我們打開全新未來的重要關鍵。
於是,前往島嶼的起源,是我們探索未來的嘗試。
那麼,這趟探索之旅的前方究竟有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從原住民族群的歷史沉砂中去悉心探索。過去,散佈在太平洋地區、生活在這座島嶼上數千年之久的南島語族,發展出了一系列適應島嶼物候的特殊文化,在一些國家的相關研究裡,許多研究團隊偕同在地原住民族群一同進行研究,並且看到了一些有效的實績與成果,這都說明了原住民族群的傳統知識應用在當代社會的未來可能。
因此,隸屬行政院底下的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NSTC),也向立法院提出了《原住民族科技發展策略》,經過多次邀請各方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召開諮詢會議之後,2022年9月初步促成了「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台計畫」的構想,並由Daya Dakasi(官大偉)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集結各地的優秀學術團隊,分別針對「山海資源」、「城鄉遷移」、「坡地利用」、「食農永續」等議題,成為這個計畫的先導示範。
這些學者不僅是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上深耕已久並有所建樹,他們彼此之間也是長達十幾年亦師亦友的合作夥伴,而這個計畫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夠跳脫過去整合型計畫的體制問題,尋找更進一步的跨域合作可能,搭起多方對話的橋樑。
與此同時,這個計畫更艱鉅的挑戰,將是帶領政府當局與社會大眾一同走進這趟結合了「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冒險旅程,觀察不同文化背景、立場各異的人們在島嶼各地的研究旅程中,展現最真實也最動人的風景與故事。
或許,追溯的旅程沒有盡頭,但是在冒險的過程之中,能發現無限的可能也不一定。
田野筆記
然而,即使人們深知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的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對於過去的理解是否存在著差異?如果我們繼續深思這句話的意涵,我們將發現看似單線發展的「過去到未來」,其實是複雜、立體,且存在著個體差異的特性,也就是說,對於過去的不同解讀方式,將引領我們走向不同的未來。
在日趨複雜的當代社會裡,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就連我們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成為世上所有生命體共同承擔的日常。正當人們迫切地從信仰與科學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時,也有不少人回過頭去挖掘歷史,嘗試追溯起源、尋找前往未來的方向。
可是,人們也發現,即使過去被認為有效的社會制度與科學技術,往往只是各種社會問題的麻醉偏方,就算解決了一時的疼痛,卻種下了日後的麻煩,直到麻痺的感覺隨著時間消退,早已腐爛的問題變得更加難以挽回,甚至變成無法控制的天災與人禍……。
所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是什麼?當我們為歷史選擇了方向,是不是也在前往未來的道路上,遺忘了什麼重要的事物?
有些學者注意到了那些被時間所淹沒的歷史細節,尤其是人類尚未企圖征服自然、與萬物共存於世的時代,即使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當初,但那些曾經被遺忘淘汰的初心,或許將是我們打開全新未來的重要關鍵。
於是,前往島嶼的起源,是我們探索未來的嘗試。
那麼,這趟探索之旅的前方究竟有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從原住民族群的歷史沉砂中去悉心探索。過去,散佈在太平洋地區、生活在這座島嶼上數千年之久的南島語族,發展出了一系列適應島嶼物候的特殊文化,在一些國家的相關研究裡,許多研究團隊偕同在地原住民族群一同進行研究,並且看到了一些有效的實績與成果,這都說明了原住民族群的傳統知識應用在當代社會的未來可能。
因此,隸屬行政院底下的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NSTC),也向立法院提出了《原住民族科技發展策略》,經過多次邀請各方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召開諮詢會議之後,2022年9月初步促成了「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台計畫」的構想,並由Daya Dakasi(官大偉)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集結各地的優秀學術團隊,分別針對「山海資源」、「城鄉遷移」、「坡地利用」、「食農永續」等議題,成為這個計畫的先導示範。
這些學者不僅是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上深耕已久並有所建樹,他們彼此之間也是長達十幾年亦師亦友的合作夥伴,而這個計畫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夠跳脫過去整合型計畫的體制問題,尋找更進一步的跨域合作可能,搭起多方對話的橋樑。
與此同時,這個計畫更艱鉅的挑戰,將是帶領政府當局與社會大眾一同走進這趟結合了「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冒險旅程,觀察不同文化背景、立場各異的人們在島嶼各地的研究旅程中,展現最真實也最動人的風景與故事。
或許,追溯的旅程沒有盡頭,但是在冒險的過程之中,能發現無限的可能也不一定。
田野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