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介紹

森林,海洋資源之保育與管理體系

主持人|陳毓昀 整理|林筱卿
研究背景
  • 林務局可能朝向行政委托方式進行管理,讓在地能夠實行共同管理,但原住民族在地知識納入行政管理系統方面的經驗還不夠,所以要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從實踐中琢磨如何將在地知識應用在經營與管理上。
  • 海岸潮間帶資源的利用目前缺少有效的管理。
研究場域
  • 海岸山脈山區森林:磯崎以南、丁子漏溪以北的豐濱鄉和光復鄉太巴塱地區。
  • 潮間帶:石梯港以南,到港口部落海祭場之間,約2.5公里長的海岸線。其中已有4個地區:單面山樣區(近石梯港,族人採集藻類之重要區域)、軍艦岩樣區(石梯坪遊憩風景區內,族人採集甲殼類、魚類及藻類之重要區域)、浪洄瀾潛樣區(浪洄瀾潛戶外運動工作室前潮間帶,族人採集螺貝類、甲殼類及魚類之重要區域)、海祭場樣區(港口部落海祭場前潮間帶,族人日常採集螺貝類、甲殼類及魚類之重要區域)。
研究主題
  • 串聯原住民族知識與科學應用。
  • 原住民族知識難以被應用主要因素是在地知識是「做中學」的學習與傳承系統,是科學教育所沒有的。希望可以相互學習、整合雙方優點。
  • 研究設計:以森林管理與潮間帶生物管理為例,由兩個在地團隊(山海族群獵人協會及吳雪月)及一個學術團隊(東華大學植群生態)一同合作,整合在地與學術界的知識。
  • 目標是建構在地族人與學術團體的夥伴關係、產出在地民族生物物候及空間生態學知識,進而永續治理架構。
預期成果
  • 透過聯合調查隊的形成與運作,建構在地族人與學術團體的夥伴關係,進行有效的知識交流與結合。
  • 建構對在地生活重要、對生態系重要或對氣候變遷敏感的生物的空間與時間(物候)的分佈模式,產出各種山海資源的關鍵應用生態資訊。
  • 整合原住民族知識與科學應用方法,產出以在地社群為主體、可供長期應用的自然資源永續治理的機制與架構。
分年期程
  • 森林:第一年探勘5個候選樣點,由學術界與在地部落一同學習與完成。也會選出1-2個樣點,設立森林動態樣區,做為調查隊人才培力的野外教室,並持續樣區之每木調查、種子網調查、在地部落人才培力。
  • 第二年探勘10個候選樣點,持續第一年的工作,第三年探勘5個候選樣點,持續第二年的工作。
  • 潮閒帶:第一年盤點資源、透過訪談瞭解當地族人對資源利用的現況、採集資源與記錄。是學術界與在地部落磨合、互相學習、人才培力的過程。
  • 第二、三年持續第一年的工作,但第三年希望除了質的資料,也開始進入量化資料搜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