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x野獸x海藻》
撰文|郭正平
攝影|郭正平
- 2024-01-23
為了要在有限的時間與人力下,進行龐大複雜的島嶼東岸生態調查計畫,森林樣區與海岸樣區分別找尋了合適背景的研究助理,除了作為學者與Pangcah族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同時也要陪伴Pangcah族人進行野外實驗的執行工作。
那麼,是什麼樣的人選才能勝任這樣的任務呢?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他們!
★森林實驗室的昆蟲術士──楊嬿頻
曾經長期研究榕屬植物「水同木」(Ficus Fistulosa)與授粉蜂「榕果小蜂」(Fig Wasp)共生關係的嬿頻,每當聊到植物與花卉的話題時,總是能像向日葵一樣綻放燦爛無比的笑顏。她曾是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研究生,同時也擔任過陳毓昀教授與孫義方教授的實驗助理,對於植物生態學的基礎知識與研究方法,自然而然就有較豐富的經驗與掌握。所以,除了在生態實驗室內進行研究分析,在森林樣本區域的野外實驗操作上,無論是沉重的粗工或精密的測量,她都發揮了相當大的助力去幫助實驗計畫的執行。
★文化狩獵場的野獸術士──蘇晉緯
過去曾經蹲點在島嶼南端從事Paiwan族人「狩獵自主管理」(Indigenous People Self-governance of Hunting Management)研究的晉緯,是一個從文學領域跳槽到動保領域的文理混血兒。他對於大自然與野生動物的喜愛,使得他不僅喜愛用美學的眼光去欣賞自然萬物的奧妙奇景,同時也始終抱著一顆熱忱的人文關懷,去投入野生動物保育的研究工作。因為長期與部落獵人的實際接觸與生活,使得他有相當豐富的實務經驗能夠與獵人們一同游走於深山密林之間,所以目前長期派駐在Tafalong部落基地,隨時與Pangcah族人們一同前往各個樣區執行日常調查工作。雖然在自然資源管理上支持原住民族群的自主狩獵,但是自己卻只用相機鏡頭攝獵野生動物的可愛照片。
★走讀潮間帶的海藻術士──詹博仁
在花蓮過著游牧生活長達八年之久的博仁,本來是北臺灣就讀傳播學院的青年,因緣際會來到島東工作之後,深深著迷於Pangcah族人的傳統文化,於是背著沉重的照相機與熱忱的求知慾,成為在地小有名氣的文史工作者,現在同時也正在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研究所。Dongi Kacaw(吳雪月)老師肩負起海岸生態的調查工作之後,博仁經常隨同Pangcah的海人們一同進行潮間帶的調查與記錄,如果在島東的潮間帶看到一個漂浮海面的身影,如果不是擱淺的鯨魚,那就是正在浮潛拍攝螺貝與海藻的他。